亲爱的同学们:
美好的暑假生活即将开始,为了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愉快、充实的假期,合理安排并丰富假期生活,特此温馨提示如下:
一、提高警惕,树立安全意识:
1、安全离校,共筑文明防线
离校时,贵重物品请务必带离宿舍,不带走的行李、物品一定要锁入橱柜内;离开寝室时检查橱柜和抽屉是否锁好、电器电源是否切断;垃圾桶内不留垃圾;最后离开的同学一定要关好门窗,切断室内所有电源,务必保证所有插座断电;夏天温度较高,请同学们务必将摩斯、定型发胶等易燃性化装品和打火机、火柴等易燃性物品去除,以免发生意外。
2、提防“溺水”事故发生
夏季为溺水事故高发期,全体学生吸取近年来发生的学生溺亡事件教训,勿在无保障的水域游泳、嬉水、游玩等;不参加非正规机构组织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甚至欺骗性的远足、登山、野营等活动;在外旅行时请紧随旅行团,勿单独活动或不顾劝告贸然开展危险工程,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平安。
3、谨防地质灾害,避免意外伤害
今年夏季高温多雨,防暑防汛形势严峻。外出时提前关注气象预警信号,遇雨天应备齐防雨防护用具,路途避雨时要远离高压设备和电器设备,注意道路坑陷等危险地段, 遭遇险情应及时联系当地政府、家人和学校。请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防洪、 防涝、防地震等地质灾害防护知识,提高自身防护和应急能力。
4、注意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
高度警惕网络和电信诈骗,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不向陌生人透露信用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学校和家庭等相关信息告诉陌生人;注意暑假开学返校时的旅途平安,学费、生活费等钱款尽量通过银行卡转汇;带现金的同学到校后应立即将现金存入银行,存折和银行卡及时修改密码并妥善保存;尽量做到只办一张银行卡、一张手机卡,只注册一个微信号,排除风险隐患。
5、强化个人安全防疫措施,牢筑防疫墙
同学们要筑牢疫情防控家庭屏障,实时关注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守属地防疫规定,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常测温、少聚集、1米线”等个人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尽量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进入室内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到当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日常保持适度体育锻炼,坚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合理安排,积极实践
暑假期间,希望同学们合理规划好自己学习、交往、娱乐和生活时间,既要充分放松身心,又要注重自身提高。在疫情防控安全范围内,同学们可“就近就便、灵活多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志愿者。 鼓励非毕业生提前了解“青鸟计划”,做好就业准备。对已提交简历进行严格把关,提升学生简历投递质量和精准度,提高成功应聘机率,助力我校学子高质量发展。为响应国家号召,并发扬我校大学生志愿精神,积极报名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学习知识,效劳社会,在锻炼中体验生活,增长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三、开展专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专业实践注重于实践和学习,这是一个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社会的机会。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品德,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组织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及应变能力;历年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实践工作,倡导全院学生深入专业学习,不畏艰辛,勤于,甘于探索,积极发动组织广大同学投身社会实践的洪流,切实做出奉献,增强高层次人才为建立社会主义做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效劳社会的过程中升华自我,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人的发展源泉在于其自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心须由自己来主导。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类型、知识和技能、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成长环境、社会背景、职业生涯目标、价值观、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因而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相同,个人的规划只能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所以同学们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把握专业技能,为以后就业寻找更好的方向!
四、家校合作,并肩前行
春季开学以来,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了使家长们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管理中来,暑假期间学院特向家长发出做学生居家学习的“监督员”、全面发展的“引路人”、身心健康的“守护人”的号召,希望拉近学校、家长之间的距离,推动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和谐教育氛围;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学生认真遵守学校规定,提高安全意识,将安全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
五、暑期总结
为更有成效地引导学生丰富假期生活,秋季开学后要求学生针对以上四点进行活动总结,总结内容不限形式(文字、图片、视频),应包括学生对活动的“所做、所想、所悟”;开学一周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暑期活动交流分享会并进行优秀作品推选,最终各年级评选优秀作品表彰并推送微信公众号,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资源利用率、辐射力及影响力。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22年6月24日